近日,達能紐迪希亞正式公布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合作開展的“MURU”研究項目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在中國進行的這項研究顯示,乳母的膳食與營養素攝入不均衡,媽媽的脂肪攝入供能比重偏高,而多種微量營養素攝入偏低。
“MURU”研究項目歷時3年,主要針對超過百名健康乳母及足月兒,在泌乳早期的42天中進行多次24小時回顧膳食調查,并運用最新版的乳母膳食指南進行評估。同時,研究還對母乳多種成分進行了分析。“MURU”項目研究結果為指導乳母更好地規劃哺乳期的膳食及營養攝入,從而進行健康合理的母乳喂養提供了科學依據。
中國母乳媽媽膳食與營養素攝入不均衡
“MURU”研究聚焦于乳母產褥期(即初乳到成熟乳的42天內),通過對此階段的膳食和母乳成分進行研究,全面深入了解母乳在這一變化最大時期的營養成分。
“MURU”研究發現,參與調研的哺乳女性膳食營養素攝入普遍不夠均衡。脂肪攝入偏高,多種微量營養素攝入偏低。熱量來源的結構不夠科學:脂肪占比偏高,而碳水化合物占比偏低。70%以上的乳母鈣攝入量未達平均需要量,而鈉的攝入卻普遍遠超推薦標準。
達能紐迪希亞分析認為,這與中國不少家庭的傳統飲食觀念不無關系。不少家庭認為高蛋白質的肉類等更利于乳汁分泌和產后恢復,而蔬果等食物偏生冷,不利于產婦的身體健康,從而導致水果、蔬菜、豆類攝入低于推薦值。事實上,高鈉飲食和乳制品的攝入不足是中國飲食結構所存在的普遍問題。
“MURU”研究項目結合了達能紐迪希亞全球研發中心的母乳研究科研實力、數據分析能力,以及中國兒科、婦幼營養學科的綜合科研力量與經驗,為中國母乳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據。
支持母乳喂養應先關注乳母營養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母乳喂養對嬰兒的健康有長遠的正面影響,其中包括支持嬰兒腸道免疫發育、智力發育,降低兒童期肥胖、罹患過敏性疾病的幾率等等,母乳與母乳喂養的益處無可替代。
根據最新出版、由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編著的《中國婦幼人群膳食指南(2016)》,哺乳媽媽應逐步補償妊娠和分娩期間失去的營養儲備,促進各種器官和系統功能的恢復,才能更好地喂養嬰兒。同時,為了從源頭上確保嬰兒所需母乳的質量和營養,乳母的膳食營養需求也不容忽視。
在哺乳期,乳母每天能量需求量高于普通成年女性500千卡,維生素A等微量元素的需求量甚至高于孕期。傳統月子期間高脂肪飲食可能使乳母攝入過高熱量,并引起產后體重滯留。對蔬果的忽視又可能導致乳母微量營養素以及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在乳母營養素缺乏的狀態下,乳汁質量有降低的風險。
達能紐迪希亞相信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可影響人一生的健康,而母乳喂養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達能紐迪希亞大中華區健康營養與研究創新部總監Gregg Ward表示:“在母乳成分的研究上,紐迪希亞已經擁有超過40年的科研經驗。近年來,我們在中國不僅僅開展母乳研究,還對中國媽媽母乳喂養的行為和認知進行調研,并發表了專業論文,以支持和促進更科學的母乳喂養。我們還支持權威學術機構的指南制定,連續三年在世界母乳喂養周聯合專家學者進行母乳喂養知識的傳播,希望能從多方位助力《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實施。”
科研與科普教育都是支持母乳喂養重要的基石,達能紐迪希亞相信母乳喂養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都對母嬰具有健康效應,更有助建立良好的母嬰關系。對母乳喂養持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讓母親更加有“證”可循,有“據”可依。